設計一種體驗,讓使用者能成功完成其探求
1我在對的地方嗎
2他們有我在找的東西嗎
3如果不是我想要的,他們有更好的東西嗎
4我現在該做什麼
1我在對的地方嗎
使用者來到我們的網站,不一定是在首頁,有可能在任何一面內頁
所以每頁的設計都要讓使用者知道他是否在對的地方
使用者會先看到網站的組織架構
(告知使用者此為什麼網站)
(告知使用者要去哪>>在這裡你可以探索、購買、觀看)
2他們有我在找的東西嗎
四個尋路的關鍵元素
- 常見的組織系統(依字母、地點、時間、數字..)
- 顯而易見的標籤(注意標籤不是用來宣傳品牌,而是幫助大家找東西的路牌,不要做的獨特難懂)
- 看起來像導覽的導覽(連結像連結,要和閱讀的文字明顯區分)
- "你現在在這"&"你剛剛在那"的標誌(讓使用者知道他們在何處,從哪來,怎回去)
3如果不是我想要的,他們有更好的東西嗎
導覽和導覽路徑(凸顯使用者在網站所所在處,以及顯示附近相關東西供參考)參見選項(列出與使用者正在瀏覽的產品相關的品項供參考,就是"你可能也會喜歡"or"最新文章"之類的參考選項)
4我現在該做什麼呢
幫使用者採取下一步(買商品的下一步→加入購物車、慾望清單、購物清單)
為群眾組織
如果希望一般人能找到他們在找的東西, 必須根據一班人如何看待這類網站,來組站
得知一般人如何看待你的內容,4方法
- 觀察他人(到實體店、類似網站,如果它們都有某種分類,那使用者也會預期我們有這 一 分 類)
- 研究對手(造訪競爭者網站,他們如何組織資訊、比較幾個組織架構並做測試)
- 檢視你的搜尋日誌(假設經營影評網站的你發現使用者常搜尋C作者,就可以替使用者把C作者的評論放一起)
- 進行卡片整理(如下解釋)
卡片整理(以食譜網站為例)
- 蒐集剪下各式食譜資料,亂鋪於地
- 分別給自己(&會使用你的網站的人), 將這些食譜分類分堆,並拿便利貼為每堆命名
-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組織架構,解釋為何如此分類的邏輯
- 納入設計中
分類學是層級性的組織架構
對於瀏覽網站有很大的幫助
提供多種組織架構,並明確標示,使用者才不會被太多選項淹沒
(將同一批東西,依不同的組織架構細分 ex: 依字母、時間、材質、價錢)
層面分類
找巧克力蛋糕(>>包含多樣特徵,增加使用者找到的機會)
可以在烘焙、巧克力、甜點,底下找到
多層面:使用者為特定東西而來時,多層面可以使使用者在眾多商品中快速找到
少層面:使用者會逛到許多區域,用少層面,使瀏覽容易
冰山設計:
不要放上千百個連結展示網站資源多豐富
而是去世設計冰山的一角(多少分類該在水面上)
標籤命名
考量導覽元件上的空間、該領域常用的慣例、使用者可理解什麼、公司的品牌
好的標籤,非常明白,純粹讓你點擊可以抵達好的事物
填充材料
替人設計組織架構,當要組織的內容越多
將越難做決定,決定也就更需要深思熟慮
分類有後果
組織很差的網站會讓使用者找不到需要的東西而感到灰心
分類提供情境
購買刀具,在烹飪、狩獵、配件下的刀具都不同
這樣的分類將提供你需多資訊讓你知道你將得到哪種刀
情境形成分類
每個分類者都會在過程中加入生活知識與偏見
(豌豆>>>美食家(附餐),園丁(一年草木生))
所以分類過程要小心謹慎,讓使用者可以找到想要的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